2007年9月28日星期五
玩物養志之四‧籃球
不太運動型的我,喜歡的大多是一些球類運動。除了足球,就數籃球了。當然,如果早一點知道香港也有棒球玩,說不定也會去玩。
開始玩籃球其實是中學的事,小學時不太會玩,體育堂時大多只是「射 key」,同學也是踢足球為主,況且小息的時候操場根本不準玩球類(除了乒乓球)。上了中學,小息午飯放學的時間都有人在操場打籃球,於是便和幾個同學「跟隊」去。
於是我初中的日子很多時候都在打籃球。當然...書還是要讀的。加上中二三開始也經常踢足球,小學時候是小胖子的我(想不到吧....),上中學以後變得越來越瘦,也越來越高。所以說,打籃球對身高是真的有幫助的。(不過如果你已經過了發育時期的話....也就別去想了,或許想想你的子女吧。)
中學一直到大學,一班朋友都間中會去租場打籃球,只是次數越來越少,現在幾乎是一年只會打一兩次了。好像越來越難找到足夠的人數或適合的時間。有些朋友出國去了,有些則忙著自己的生活,只是偶爾才有機會打一場。
和足球一樣,打籃球我也喜歡打「友誼波」而不是打比賽,感覺就是暢快一點。到底我們一起打球的目的,是友誼而不是比賽啊。
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
波係圓既
很多男人都喜歡玩球,女人喜歡玩的也不少,不過「睇波」的人應該是男多女少,而其中不少女人看的原因也是為了看那些英俊瀟洒的球員。不看的女人總是很奇怪,不明白身邊的男人為何會喜歡看一班人在圍著一個波追來逐去。
男人喜歡看球賽,很大程度應該是為了刺激。對於喜歡浪漫溫馨的女性們,緊張刺激的球賽就不太吸引了。也因為此,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很多時都比一面倒的對賽來得吸引。男人會去看曼聯大敗魚腩球隊六七球的原因,也變成跟女朋友一起看球星去了。
除了官能刺激,戰術組織也是吸引的因素。總不會有人喜歡看單調的大腳長傳,或是一直打底線抽擊,偶爾傳出一個空中入樽,送出一個二三十碼的底線達陣,甚至一個意料之外的變化球,便足夠讓他們猛叫精彩了。對女人來說,也許一句簡單的情話,一幕動人的話面便心滿意足了。
所以呢,說到底,男人喜歡看球賽,應該都是因為「波係圓既」,並不是想起了妳們身上的兩團肉。女仕們,妳可以放心!
2007年9月23日星期日
裙下之臣
陳奕迅這首歌,我聽過一次之後就喜歡了,差不多每次去唱k 都會唱一次。
為甚麼喜歡呢?除了那個清涼的 MTV 之外,曲子配上歌詞都讓人產生一種誘惑的感覺。不得不佩服黃偉文的功力。
說實在,這首歌詞,我想是說中了不少男人的心。「大概每個人 不只喜歡一個女人」,由出生到死亡,只喜歡一個女人的男人,我想是少之又少。不少人拍拖甩拖再拍拖好像已變成了家常便飯,只拍過一次拖的也不代表只喜歡過一個。並不是說人人都花心,只是能一擊即中白頭終老的實是在比中六合彩更難啊!
再說,女人對男人的自然萬誘引力,是不能防範的(同性戀的不算...)。出家人六根清靜,但身為凡人的我們卻是心亂如麻,只能用「理智制止我衝動地行近」了。小弟也只是個平凡男人,看著千嬌百媚,看得眼花撩亂,雖不致於拜倒石榴裙下,也有點暈眩了。
女人不一定要婀娜多姿,也不必要聰慧過人,其實每個女人都有她吸引男人之處。多得女人,令男人的生命變得多采多姿,也樂得做女人的裙下之臣了。女人萬歲!
裙下之臣
陳奕迅
What's Going On...?
發行日期 2006-11-23
作曲:Alex San(辛偉力)
填詞:黃偉文
編曲:Alex San(辛偉力)
監製:Davy Chan / C.Y. Kong / 陳奕迅
抬頭望長裙下的風 連幻想的質感 都一樣柔潤
無論雪紡或絲絨 同樣誘發過我那一秒悸動
從未敢每個亦吻 卻對每一個的慾望無憾
熱血在騰 大概每個人 不只喜歡一個女人
讓那飄呀飄呀的裙 挑惹起戰爭
賜予世界更豐富愛恨
讓那擺呀擺呀的裙 臣服百萬人
對你我崇拜得太過份
為那 轉呀轉呀的裙 死我都慶幸
為每個婀娜的化身 每襲裙
窮一生 作侍臣
橫蠻善變柔弱天真 全是她不可解的魔術成份
純白淡色或繽紛 裙下永遠有個秘辛要探問
其實想每個亦吻 理智制止我衝動地行近
熱血在騰 問哪裡有人 一生只得一個女人
讓那飄呀飄呀的裙 挑惹起戰爭
賜予世界更豐富愛恨
讓那擺呀擺呀的裙 臣服百萬人
對你我崇拜得太過份
為那 轉呀轉呀的裙 死我都慶幸
為每個婀娜的化身 每襲裙
窮一生 作侍臣
我要讚美上帝 活著就是無樂趣 也勝在有女人
今生准許我 裙下盡責任 忙於心軟與被迷魂
流連淑女群 烈女群 為每人 動幾秒心
讓那飄呀飄呀的裙
可愛的女人 賜予你我刺激與震撼
讓那擺呀擺呀的裙
凡士氣下沉 賜我理由再披甲上陣
為那 轉呀轉呀的裙 死我都慶幸
為每個婀娜的化身 每襲裙
窮一生 作侍臣
2007年9月18日星期二
2007年9月11日星期二
功過誰定
Pavarotti 在生時,有不少動作,如舉辦男高音個人演唱會,和流行音樂人同台演出,甚至舉辦三大男高音演唱會,都讓保守派樂評人側目。有古典音樂評論家批評他過份嘩眾取寵,但亦有人認為他的舉動有效地讓更多人認識古典音樂。且不論誰是誰非,他為世人帶來的貢獻和歡樂都時不能否定的。
日前看報,某香港文化評論人也來為 Pavarotti 註一把腳。且不論他所說為何,只說說些評論家常有的通病。
很多評論家,似乎尤以藝術評論家為甚,總喜歡把自己融入別人的作品,或是說,所看即所得。看他們評論別人的作品表達甚麼意思,想引起甚麼迴響,或帶出甚麼問題。好像他們說的就是原創者所想的一樣。看到這樣的評論,不知道那些原創作者有何感想。到低是點頭稱是,還是哈哈大笑?如果看到自己的創作被扭得九曲十三彎,或許他們都只有苦笑了。
批評別人的時候,總是很難做到完全客觀,或是不能透事情的表面,或是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其中一兩面。更甚的是有些人還以為自己很高明,還覺得自己很客觀很中肯,那些所謂評論看到是最倒胃的了。當然,批評別人之前,最好先看清楚自己。
話說回頭,其實我自己也是只懂說別人,不懂說自己啊。
2007年9月10日星期一
高音C之王
在決賽日的夜晚,還舉行了一場受全世界人注目的演唱會。那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古典音樂演唱會,演出的是當時被譽為世界三大男高音的 Plácido Domingo,José Carreras,還有剛過世的 Luciano Pavarotti。
家中有兩個球迷,兩個古典音樂迷,在這重要的夜晚,當然是安坐家中看電視直播。那一年我 14 歲,剛剛上中學,還被拉進了合唱團男高音組,對於初次接觸古典歌唱世界的我,這表演實在嚇了我一大跳,原來真正的男高音是這樣子的。
那次演唱會,除了為 Carreras 的癌病基金籌款,還是歡迎他對抗血癌成功後回歸歌唱界的演出。想不到十七年後,Pavarotti 還比他戰勝血癌的好友更早離世。
那一次是我首次接觸 Pavarotti,留下的印象,除了他那肥胖的身軀,就是他舉世聞名的高音聲線。縱使我那時候還沒聽過他那「高音C之王」的雅號,甚至高音 C 是甚麼也不太了解,但看著他輕而易舉唱出了首首名曲,也實在讓人不得不佩服。
那一次之後,他們三人再 94,98,02 年三屆世界盃期間也舉辦同類型的演唱會,每一次都吸引到我一家人一起看。有趣的是媽媽和弟弟都比較喜歡 Domingo,而不是 Pavarotti。爸爸比較喜歡純音樂。我嘛,則繼續聽我的 Beatles。
有時候,也會在新聞中聽到 Pavarotti 的消息,說他跟流行樂表演者合作演出,或是說說他的風流事。當好像很久也沒有在意識中出現的時候,聽到的居然是他過世的消息。
或許,他在人世的任務已經完結,是時候上天堂為眾神獻唱吧。
2007年9月3日星期一
開學了
開學這回事,大學畢業以後,已慢慢沉入意識的水底。不知怎的在最近幾天被打撈上來了。
小時候的記憶不多,最深刻的,是每逢暑假,都要做暑期作業。很小的時候父母還會看著我和弟弟,做好了才帶我們去玩。慢慢地他們就不再管我們,懶惰如我,當然把作業留到暑假的最後數天才急忙做好,有時候甚至都不去做,反正回校老師也只是給我們對對答案就算,沒做也沒所謂了。
小學的時候,開學那天好像是很忙的,編座位,派這個那個,收這個那個,說說新學期的安排,課堂時間表等等。中學的時候好像開學第一天是最閒的一天,不會上課,而且半晝便放學了。回去就好像是為了和同學見見面,談談大家暑假的收穫而已。大學時就不會跟你浪費時間了,時間表一早就知道,第一堂回去,只用最初十數分鐘簡介課程內容安排,便正式開始講課了。人大了,果然也不用多說話。
始終,上學最開心的還是可以跟一班朋友仔嬉戲啊。
畢業了,開始工作,開學日對我來說就變得意義不大。頂多是上班的時候車廂忽然變擠迫了,吃飯的時間一大班穿著校服的少男少女跟你一起嘻嘻哈哈。
到了開學日再次對我有意義的時候,應該是另一番心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