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4日星期一

玩物養志之二‧書

小二的時候,一家人搬到何文田去,九龍中央圖書館(即是現在的九龍公共圖書館,「中央」的稱號被對岸新建的那所拿去了。)就在我家的附近。忘了從何時開始,爸爸每隔兩星期便帶我和弟弟到圖書館看書和借書。為什麼是兩星期,我想大家都猜到了吧。

最初看書,像拍拖一樣,會很專一的只看某一類型的書。

小時候當然是到兒童圖書館,看甚麼書都沒啥印象,只記得最喜歡看自然科學類的書,特別是那些關於恐龍,飛碟,鬼怪,神秘事件那些。除此之外,不久前也偶爾和友人 A 提起,就最喜歡找「抉擇叢書」系列來看。可恨的是,到現在還沒試過一次「抉擇」到一個好的結局....

我都忘了自己是如何發現到衛斯理,還是他發現了我。小五小六的時候已經差不多讀完了全套的衛斯理系列(高中也投入過張系國的世界,少有的寫得好的中國科幻作家,不過他的作品不多。),我愛胡思亂想也時多得了他。科幻完了,就看偵探吧。首選當然是有名的福爾摩斯。一整套很快就看完了,遺憾的是那時沒有順序來看。

然後,我在家中的書櫃看到一個很有趣的書名:《鴿群裡的貓》,作者,阿嘉莎‧克莉斯蒂。克莉斯蒂的偵探小說有兩個主要的角色系列,一個是老太太瑪玻小姐,另一個是白羅先生,亦是鴿群裡的貓入面的主角。可能是先入為主的觀念,雖然其他系列都會看,不過就只喜歡白羅的系列。當中《東方快車謀殺案》更是經典。

小六到初中就這樣完全投入去看偵探小說了。直到初中時同學介紹了金庸先生給我認識。很慚愧的,在那之前,我都不知到原來電視看到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楊過與小龍女,郭靖與黃蓉,陳家洛與香香公主,胡斐與苗人鳳(當然還有胡一刀),韋小寶與他的七個老婆,張無忌與趙敏,令狐沖與任盈盈,喬峰段譽虛竹,許多許多,原來都是出自他老人家的腦袋中(當然更不會知道衛斯理的主人也曾經插上幾筆)。我就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不停探索,甚至廢寢忘餐,最喜歡的笑傲江湖,四集一晚之內就看完了,當然,第二日也睡了半天,幸好那時候還有暑假。

金庸以外的武俠小說我看得不多,只在某朋友大力推介下看了幾本溫瑞安(老實說,不甚了了),其他甚至連古龍梁羽生也提不起興趣。部份原因,是高中的時候,家中購置了電腦。中學的我當然抗拒不了電腦遊戲的魔力,但也因此令我投入看另一類型的書。

想錯了呀,不是電腦書。

那時候有一隻很熱門的遊戲,就是三國演義。亦因為玩這遊戲,我才第一次有興趣看這本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之前都是看蔡志忠的漫畫版)。看罷三國,又找同類型的來看。水滸傳不用說,還看了說唐演義和隋唐演義。這還不夠,甚至找日本的武田信玄和織田信長看(不過是現代人寫的)。最特別的,是看了日本人美稱為"架空三國誌",田中芳樹寫的「銀河英雄傳說」。

不過古典名著的路也就此打住,接下來登場了兩位讓我著迷的,都是某女性友人介紹的。其中一個是村上春樹。他吸引我的地方不僅是小說裡的鹽水場面(那時候的我還是個熱血青年啊...),長大後慢慢能體會其中的含意,甚至有所共鳴。除此之外,他的小說也可說是我的 Jazz 的啟蒙。

另一位讓我著迷的,說來有點意外,是亦舒。我特別喜歡看她的短篇。我喜歡她不像張小嫻深雪那些港女式風格,她的作品都是很爽朗成熟而智慧的,我想不少男孩都應該喜歡她筆下的女主角吧。直到現在我都還會追看這兩位的新作。

上大學後開始花心了,開始到處找不同的書來看。不過大多都還是小說。

大學二年級去上了一個寫作技巧的通識課,講師介紹了一堆香港的作家給我們,其中印象較深的有陳慧,董啟章,劉以鬯等。那時候看了很多香港的小說,不過大多都是短篇。上大學以後我都好像失去了追看長篇的閒情(除了村上春樹之外),一股勁的找短篇來看。除了短篇,就是那時候幾套很流行的名著,名字也不多說了。有時候會看科普書,不過也不多。

做事以後,好像都實去了看書的閒情。偶爾會找些短篇或散文看。當然不少也是精彩的,但也總是不太起勁的。以往紙做的圖書證,三張證能借三本書,不到兩星期都看完了。現在呢?卡片條碼證,可以借五本書,但往往續借再續借都看不完。難道是花花世界,誘惑太多?好像越來越不能專注,看書如是,生活也如是....

沒有留言: